最近,娱乐圈很不太平,整体风气不佳,饭圈乱象愈加严重。中央网信办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“饭圈”乱象治理的通知》出台取消明星艺人榜单、优化调整排行规则、严管明星经纪公司等十项措施,重拳出击解决“饭圈”乱象问题。
光明日报刊文《粉丝控评就是一种网络暴力》指出粉丝“控评”热度高涨,甚至影响了整个演艺圈整体生态。控评是一种在违法边缘不断试探的危险行为。“互相拉踩”“谩骂侮辱”“疯狂洗地”,这些行为实质上演变为网络暴力。
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网络暴力慢慢多了起来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正式发布了第47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0年12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9.89亿,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,互联网普及率达70.4%,较2020年3月提升5.9个百分点。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使用者,加上错综复杂的因素,让大家遭遇网络暴力的可能性越来越大。
众所周知,网络暴力对于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。今天将为大家浅析下引发网络暴力的心理因素。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这些心理因素导致网络暴力
下面将从个人的角度,说说哪些心理因素可能导致网络暴力。
第一,去个性化
《中国大百科全书·心理学卷》提出,去个性化指的是个体在一个群体中失去身份和责任感,导致个体在正常的个人条件下做出自己不愿做的事情的现象。而网络的两大特点:虚拟性和匿名性,这两个特点很好地为去个性化提供新鲜的土壤。
第二,对现实不满
在日常生活中,部分人积攒了很多的不满。他们通过网络暴力的方式,来宣泄自己的情绪,释放压力获得快感。
第三,话语权丢失
在现实生活中,由于各种原因,大部分人很难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,其观点也很难具有影响力和传播性。在网络平台上,大家都可以表达自己,部分人为了弥补自己现实中话语权丢失的情况,对他人进行网络暴力意图夺回话语权。
第四,自我表现
部分人想通过过激的言论吸引他人的注意,想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,满足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个人表现的欲望。
最后,加强网络道德修养、管理网络风险、推行网络实名制等都可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,愿网络暴力越来越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