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再也不会相信中医了!”黄女士说。
江苏省常州市的黄女士,37岁,几个月前,黄女士出现了月经异常的症状,于是便去找了个中医进行诊疗。当时医生给她把了脉,诊断为月经不调,于是医生便给她开了当归、益母草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来进行调理,可是没想到吃了1个月的中药,黄女士的月经依旧没有如期到来。
于是黄女士又再次来到了这家医院就诊,诊断结果依旧是月经不调。医生给黄女士增加了几味中药,再次让她回去服用,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,6个月后,黄女士的肚子出现绞痛,并且在晚上上厕所时产出了一名婴儿。
后来,黄女士把这家医院告上了法庭,并且对中医诊脉产生了严重怀疑,中医最常见的滑脉怎么能把不出来呢?
黄女士的事情被发布到网上,评论产生两极分化,有人认为全然是江湖郎中的错,有人认为中医诊脉不具有科学依据,诊对了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。
那么,中医诊脉到底科学吗?
中医诊脉科学吗?
首先,可以肯定的是中医把脉绝对是科学的。从古至今,诊脉在中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,中医说脉象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,通过诊脉可以了解到病人气血、五脏六腑的健康情况。
而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,人体内普遍存在生物节律,与一年四季、二十四节气及时辰节律的变化息息相关,而中医就是通过这种人体空间及生物体系变化来进行辨证。除此之外,人体脉搏的节律虽然取决于心脏节律,但是心律和呼吸节律息息相关,而呼吸节律又与胃蠕动、血压、血流息息相关,而这些研究也给中医诊脉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中医把脉不准?可能是出现了3大问题
既然中医把脉是科学的,但是为什么会出现把脉不准的情况呢?可能出现了以下的几种情况。
1、病人太紧张
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副主任中医师赵有利表示,把脉又叫“切脉”,是医生用食指、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患者手腕部的动脉来了解脉象[1]。主要是感觉脉搏搏动的部位、速率、节奏和强度。如果被诊脉者此时处于一个比较紧张的情绪,脉搏跳动的频率和节奏都会发生改变,这样会导致脉象不稳,不能客观反映身体的健康情况。因此,很紧张的时候把脉会大概率不准,患者应该在平静的状态下进行把脉。
2、把脉姿势错了
把脉的姿势也是有讲究的,应该让患者处于仰卧或坐下的状态,手臂前段与心脏处于同一高度,手掌向上,手臂尽量前伸,以保证血流得通畅。不正确得姿势会影响血液的运行,从而导致脉象不准确的情况。
3、诊脉时间最好在清晨
根据中医典籍《黄帝内经》的说法,早晨人体还没有开始劳累,经脉的气血还很通畅,没有受到其他的干扰。因此诊脉最好在清晨尚未进食的时候进行,这样脉象也会更加准确[1]。
中医把脉并不难,掌握3个把脉要点,你也能学会
把脉经常给人一种很专业的印象,其实不然,自己给自己把脉也是完全可以的。
●先认识左右手脉象对应五脏:双手的寸、关、尺三个位置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。“关”为手腕桡骨突起的位置,而“寸”在“关”前、“尺”在“关”后。一般而言,左手寸脉对应心脏,关脉对应肝、胆,尺脉对应肾和膀胱。右手寸脉对应肺部,关脉对应脾胃,尺脉对应大肠。
●辨沉浮:用手指轻轻地按住手腕部动脉,就能感到明显的脉搏跳动。如果随着手指用力,跳动的强度逐渐减弱,这就是浮脉的现象,说明体内阳气过往,虚火上浮。反之,如果用手指轻按感觉不到脉搏,随着用力渐渐清晰的就是沉脉,说明体内阴气过重[2]。
●感受力度:脉象也分有力、无力,正常的脉搏应该是清脆而有力的。虚脉是无力脉的总称,特征是按之空豁,应指松软。[2]也就是脉象漂浮不定、软绵无力的感觉。
我国中医看病的技巧讲究“望闻问切”,其中“切”便是把脉了。把脉可以让我们得知身体各个脏器是否健康,可以说脉象是身体的晴雨表。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自己学会把脉的技巧,每天自查身体状况是十分好的习惯。